•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管理咨詢

    管理咨詢行業的態勢及我們的任務

    發布時間:2022-03-22 17:59|欄目: 管理咨詢 |瀏覽次數:

    管理咨詢行業發展到今天,運用股票術語來說已進入一個楔形整理階段。以前這個行業是知識分子云集的地方,是做管理咨詢的地方,但近幾年來這個行業一直在萎縮,現在萎縮到了極限。炒股票的朋友都知道,進入楔形整理后就會面臨突破,可能是向上突破,也可能是向下突破。具體來說,管理咨詢行業的楔形整理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企業定位變得散亂

      從1998年管理咨詢行業走熱,到如今已經歷了10余年的發展,最初的各管理咨詢公司至少要有個定位——我是做人力資源的,你是做企業文化的,他是做改制的,還有做戰略的,否則,很難進入這個市場。同時,最早的管理咨詢公司一定要與學術有聯系,或者跟外資背景有聯系,突然冒出個馬路派,幾乎沒有市場空間。這10余年行業發展的一個特征是延續了一系列熱點“改制”、“人力資源”、“組織咨詢”,到仁達方略2006年提出的“管控”,等等。但當下這個市場就是亂拳打死老師傅,可以沒有任何專業知識,扯張大旗,就是管理咨詢公司了。而且現在的市場熱點非常散亂,如果說有集中度的話,就我看到的(可能有失偏頗)大家現在都在打一張“管控”牌。很多管理咨詢公司的業務線隨著熱點不斷拓展,比如某公司10多年來一直專做人力資源咨詢服務,現在業務線拓展了,從管控到組織到文化,為什么要有這種變化呢?因為有些業務咨詢已經變成廉價的蘿卜白菜。某外資咨詢公司曾給某央企做一個純粹的人力資源咨詢項目,實際咨詢服務費僅為報價的1/10。不僅如此,企業文化業務等也快變成蘿卜白菜了。由于市場熱點散亂及專業不突出的問題,很多管理咨詢公司做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咨詢。

      但是,這種行業不斷走低的態勢不可能無休止地延續下去。繼續往下走,咨詢公司沒有利潤空間,客戶也難以獲得管理提升——客戶做完人力資源咨詢,薪酬仍然一塌糊涂,考核仍然亂七八糟;做完企業文化,仍不知道什么是企業文化,什么叫文化管理。所以,從這一點看,管理咨詢行業已經進入楔形整理的末端,變局只是時間問題。

      二、行業核心人才加速流失

      首先是行業的核心人才在加速外流。自我90年代做管理咨詢以來,這個行業的核心人才不是在增加,而是一直在減少,2008年以來人才加速外流的趨勢尤其明顯。一些骨灰級的核心人才陸續退隱,如今這個行業的老江湖越來越少。

      其次是進入這個行業的高端人才越來越少。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即使有很好的薪資水平,樂于招納高端人才,也很難如愿,因為人才市場上的高端人才太少?,F在整個行業的隊伍素質在下降,缺乏真正的專家,一些管理咨詢公司的成員都是工兵級的,競標時對企業低三下四、點頭哈腰,以搞關系而不是靠技術取勝。做建材行業的戰略時,臨時熟悉建材行業,臨時熟悉戰略,怎么能勝任?!做文化時,臨時熟悉行業,臨時熟悉行業文化特征,臨時去做研究,怎么能做呢?!這種現象從2003以來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這個行業沒有重大的技術突破,缺乏長久的品牌概念。從這個角度,我認為管理咨詢行業也進入了楔形整理的末端。

      再次是進入行業的人才渠道越來越窄。
    MBA一度是咨詢行業的主流人才渠道,現在則不然,如今MBA并不太愿意進入這個行業,這與行業整理水平下滑、行業不太受尊重了有關系。以前,進入這個圈子好歹是個專家,學的東西不夠用,在項目上可以學點就行;現在你抄我,我抄你,從業人員收入也在降低,更重要的是缺乏成就感和尊嚴感。管理咨詢人才出現斷層已成為整個行業的問題,這個態勢也該進入突破階段了。

      三、行業本身的門檻在提高

      從06、07開始,管理咨詢行業呈現出新態勢,就是行業集中度在向北京靠攏。以北京為主,上海、深圳、廣州幾大城市齊頭并進的資源格局已被打破,現在上海、深圳、廣州的全國性品牌近乎銷聲匿跡,那些老牌咨詢公司的市場分額也許沒有縮減,但是市場定位戰略方向發生了變化,融入本地企業,成為區域品牌,但北京仍是高舉高打,面向全國各地。整體來看,就是越來越多的咨詢公司、咨詢方法論、咨詢品牌等管理咨詢公司資源向北京集中。在北京,幾個人拎幾臺電腦,花點啟動資金就能成立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但與此同時,品牌業務的集中度卻趨于分散。原來,無論提及戰略咨詢、企業文化咨詢,還是人力資源咨詢,都會聯想到該領域最出色的管理咨詢公司,如今不是了,誰都做很多業務,但品牌業務不明顯,也就是品牌知名度趨于分散。我認為這種現象也進入了楔形整理階段,只不過這個情形可能還要延續幾年,因為它牽涉的因素很多,包括知識產權的保護、產學研的結合、行業路線等。

      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說的行業門檻高是指個體介入門檻,對于以法人身份進入來說這個門檻毫無意義。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其他企業服務領域的機構轉型進入管理咨詢領域,一大批工程咨詢公司、會計公司、審計公司、廣告公司等看到管理咨詢行業品牌集中度下降,人才結構下降,于是挖幾個管理咨詢人才,依據原來的客戶基礎轉型做起管理咨詢。從本質上來說,這只能是一陣風,不能算是競爭的一極,但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管理咨詢公司以及某些領域的咨詢會造成沖擊,比如很多新轉型的公司跟風集團管控咨詢熱點,簡單宣傳后,就可以跟老牌咨詢公司“平起平坐”。更嚴重的是,由于專業理解不同、研發低成本,他們對咨詢服務的心理價位比較低,擾亂了價格市場。比如說,管理資源公司轉型去做審計,采取同樣的方式照搬照抄,沒有什么成本可言,照樣能低價,你要30萬,我要3萬也行,但對行業和客戶都是負面的。

      總之,“門檻高”只是指局部地區如北京,單打獨斗地挑一個咨詢公司比較難,但在二三級城市成立咨詢公司走區域市場的現象仍可行。

      四、惡意的低價循環

      本來到2005、20006年,由于集中度的提高,咨詢行業低價狀況稍稍扭轉,性價比趨于合理。但由于管理咨詢市場缺乏行業規范,隨著眾多其他行業企業的涌入,擾亂了價格市場,老牌正規的管理咨詢企業生存壓力加大。新涌入的企業抄襲行業標桿企業的研發成果,降低成本、低價競爭,引發惡性循環,導致行業生態持續惡化。但我相信,這種惡性循環很快會得到好轉,行業會重建正確的價值觀,抄襲剽竊研究成果、恣意攻擊競爭對手的現象即將成為歷史。

      以上是我站在管理咨詢行業的角度對目前的行業態勢的論斷,客戶市場的變化、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等諸多因素都不在考慮之列。

    我們的任務——韜光養晦

      第一,順其自然。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假設這個楔形整理存在,我們就應該順應這個態勢,加強核心隊伍建設,維持合理的性價比,堅持走品牌建設道路。順其自然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走正道,與相互謾罵攻擊、相互壓價、相互挖墻角這種現象劃清界限,如馮侖所說“學先進,走正道”。

      第二,量變質變。我有一套《解放》光盤,我認為我黨的成功就是量變質變的結果,積跬步以至千里。正如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在《仁道》里所說,“小步要快,大步跑要穩”,在楔形整理階段,大步跑容易出問題,需要小步跑,小步跑就是積累“量”——研發一項成果就是一項成果,出一本書就是一本書,開拓一片市場就是一片市場。穩扎穩打,不刻意求質變:明天品牌達到什么程度,市場占有率達到什么程度……一步一個腳印,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質變水到渠成。

      第三,專家路線。從我本人對行業態勢的把握和市場研判來看,要么把整個公司打造成專家,捷徑是專做寫字樓租賃公司的薪酬、航空機場咨詢等;要么培養專家團隊,培養行業咨詢人才和專業咨詢人才。前者在目前國內的市場環境下,生存壓力會很大。因此,若難以打造強勢的公司品牌,就一定要以盡量短的時間構建起專家線,讓人一提到某業務咨詢,就會想到某家公司的一批專家。

         第四,延安精神。具體來說就是目標遠大、甘于寂寞、韜光養晦、靜待時機。有了這種延安精神,才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堅克難;沒有這種精神,目光短淺,糾葛于眼前的利益,雖能取得一時一地的利益,也會造成大方向的偏差。所以,一定要把握主流,把握方向,肯定趨勢,尋找方法。

    本文稿摘自《中小企業青海網》


    青海省信用評價中心 \ 青海省質量認證咨詢檢驗中心有限公司\青海瑞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電話:0971-8219252)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廣場路1號2號樓12110室 (傳真:0971-8219252)
    備案號:青ICP備20000596號-1 青公網安備 63010402000379號 技術維護:青海盛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久久久黄色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