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嚴懲失信企業是市場經濟的要求

    發布時間:2022-03-22 16:31|欄目: 政策法規 |瀏覽次數:

           因存在虛假出資、商業賄賂、商標侵權、經營非法商品等行為,浙江省173家喪失信用的企業日前被公開曝光,并被浙江省工商局處于最嚴厲的懲罰:吊銷營業執照,不得再從事經營活動,不能開展、參與投資活動。其法定代表人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浙江省之所以嚴懲失信企業,乃是基于如下認識:在浙江,由于塊狀經濟發達,在同一區域內的同類企業往往會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況。個別企業的失信行為,往往可能會殃及該區域的整個行業。前幾年嘉興王店的小家電、溫州的皮鞋、臺州的高低壓開關都經歷過慘痛失敗,原因就是受到了個別失信企業的拖累。懲處這些企業,才能消除該類企業對市場交易安全及消費安全的危害。
        誠信缺失最大的危害是加大市場經濟中的交易和周轉、流通成本。經濟學家威廉姆森認為,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特質難以消除經濟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所謂機會主義行為,就是指“自我利益的狡詐追尋行為”,即經濟主體由于自身的有限理性和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其在追求私利的同時,對于他人利益帶來損害,因而,經濟主體會因避免受到機會主義行為的損害而采取各種措施,維護自身利益。這必然導致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指出,市場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經濟秩序問題造成的無效成本已占到我國GDP的10%—20%,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元,相當于中國年財政收入的37%,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因此至少減少兩個百分點。其最嚴重的后果是: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基礎,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信用危機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世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實踐證明,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以誠信為基礎,市場經濟首先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就沒有健全的市場體系,甚至沒有市場經濟。信用的重要性不僅局限于某個人,也不僅局限于某個企業。美國著名學者弗蘭西斯·福山在《信任》一書中預言:
    21世紀是誠信世紀,哪個國家的信譽度越高,哪個國家就能贏得廣闊的市場。誠信在市場經濟中的支點地位,是任何力量都難以比擬的。
        那么,要樹立
    誠信之風,必須嚴懲失信行為。只有嚴懲失信行為,讓誠信企業及其法人付出慘痛代價,才能促使更多企業重視誠信。反之,則會縱容失信行為。有經濟學家指出,誠信應視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就是欺騙的成本。這種替代關系在市場交易中具有普適性。在誠信機制不健全的條件下,市場博弈的最優選擇是即使對誠信的人也會選擇欺騙,因為欺騙的成本很低,于是欺騙成風。只有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才能提高誠信的價格,使欺騙不再成為企業或個人的最優選擇,而使誠信成為市場博弈的首選。
        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對失信企業或個人的懲處過于寬容,往往是一罰了之,所罰金額甚至遠遠低于失信企業所獲取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失信者又怎么可能主動去選擇誠信呢?浙江省嚴懲失信企業在于其切膚之痛:一旦個別失信企業的詐騙行為不受制約,就會在短時間內給同一區域內的諸多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帶來滅頂之災。因此,浙江省有關部門才出重拳嚴懲失信企業及其法人,這有利于促使企業重視誠信、堅守誠信。
        資本市場也應如此。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嚴重不誠信行為一旦發生,就有可能被要求退市,嚴厲的退出機制使得上市公司不得不嚴守誠信規定,尊重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否則,就可能永久性失去廣大消費者及投資者的信任,并因此走上絕路。顯然,嚴厲的懲處機制尤其是嚴厲的退出機制,比簡單的罰款更能觸動失信企業,更能讓企業嚴守誠信底線。

    青海省信用評價中心 \ 青海省質量認證咨詢檢驗中心有限公司\青海瑞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電話:0971-8219252)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廣場路1號2號樓12110室 (傳真:0971-8219252)
    備案號:青ICP備20000596號-1 青公網安備 63010402000379號 技術維護:青海盛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久久久黄色国产精品视频